修士和硕士一样吗?
修士,又称为“研究生”,日本高校基本上都设置有两个学位体系——本科(学部)与研究生(修士、博士课程)。 申请进入日本的大学学习,需要满足12年以上学历教育经历(含高中及大学);并且需要参加留学生统一考试(EJU),成绩满足学校要求后就可以申请入学了哦!
入学以后呢,一般有4种情况: 修士和硕士的区别在于,研究学科方向时是否有导师指导。
如果是申请文科专业的话,那么建议申请英文项目,因为日语项目的招生数量非常少且难度高;而理工类专业则建议申请日本语言项目,由于日本理工类的研究环境以及师资都是非常好的。另外,在留学费用上,日本语言项目比英文项目学费更贵一些。
13世纪初年大学兴起的时候,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都是教士,都是修士,大学的学位也就是修士等级,只有修士才有资格当老师。那时候修士分为三种等级:最低一级的是学艺修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本科生,再高一级的是讲师修士,大约相当于助教或讲师,最高一级是全修士或全学士,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正教授。这仍然反映了大学是从教会中脱胎出来的。
不过那时候西方的修士并不像我国的和尚那样“不近女色”,教皇英诺森三世就取消了大学师生禁结婚的教规。所以大学从诞生的时候起就冲破了教会“不食人间烟火”的禁条。13世纪下半叶,德国开始出现了世俗学生,非教士的学生也可以上大学了。13世纪里,法国就出现了大学学士学位考试。1233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正式宣布,学士学位由大学授予。16世纪里,教士在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中已经不是多数。
硕士一词是从medicare(拉丁文,有“中间”之意)衍生而来,因此硕士学位介于学士和博士之间。在16世纪以前,硕士学位主要不是学位,而是大学老师等级职称。学生学完本科课程之后,再做一两年的进修,就可以参加硕士口试,通过考试即被承认为学者,可以取得教师职称,成为讲师修士。后来发展为把硕士学位作为学位授予,而不再作为老师的职称了。我国1952年实行的学位制度中就没有设置硕士,70年代末恢复学位制度时,才恢复了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