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萱是帝国理工什么专业?
我是1979年,进入IC的,在数学系本科读了两年(第3年在美国读)后,转到工程物理系。 我的成绩不够申请到计算机系,而当时对数学很感兴趣于是进了数学系。后来因为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又恰好有机会转去工程物理系和电子学系联合办的通信专业。因此我对这两个系的状况比较了解。
首先,IC是没有“系”的概念的,所有本科生(包括P.G.C.E.的学生)都在同一个校园学习,同一个教学楼上课。只不过不同的系在选课上有些区别而已。所以你要问具体的系怎么样很难回答。 因为我在两个系都上过课,因此能回答你的是不同系的区别是什么。
IC的本科教育跟牛津一样没有固定老师。每个课程的教授方式都是,老师把这门课的大纲和基本观点介绍完(基本上是PPT演讲)之后,就把书本和讲义发到每个学生手里,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做作业、考试。因此你如果跟到一个喜欢的教师的话,就可以一直跟着她/他念书,反之就不太愉快了。(顺便说一句,如果你被分到不喜欢的课程,不要沮丧,你可以换别的系的课程,但必须获得该系老师的同意。)
当然这样自由的学习机制也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有的同学根本不看书只等着上课讲重点,这样的学习质量自然不行。另外由于每堂课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复习内容,做实验,课堂规模就不能太大,一般只有20人左右,因此感觉比较紧密。 但是我毕业的时候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在IC学到的知识很多都不记得了……因为我不是职业化训练出来的工科生,而是一个学人文社科的“乱扎”。不过,我相信如果能再读一次本科,我肯定会重新安排学习的顺序和方式,把知识结构理出一个谱系来。
虽然如此,现在想起那段岁月还是会觉得很美好,很幸运。 另外,IC的课外活动很丰富。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学校会组织两次野外生存训练。第一次是在开学初,让大家认识一下,熟悉一下环境;第二次是在学期末,从伦敦到处荒岛上去野餐、烧烤、露营。每次都有很多人参加,热热闹闹,嘻嘻哈哈… 现在想想,那几年,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啊! 可惜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