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怎么现在国外的大学?
从1977年底恢复高考到2013年的35年间,高考制度历经多次变革。从张福昌、史莲琳执笔的《关于高等学校招生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简称吴敏报告)开始,到1985年实行并轨制、1987年的并垂直管理制度、1994年的“3+2”考试制度,再到2000年初的“3+x”制度和2003年的全国考试和统一考试制度,高考始终在改革。特别是2000年之后,改革更加显化。高考为什么总要改革?答案似乎很简单:因为高考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可是,如果仔细思量,关于高考改革的问题实在值得思考和讨论。高考的目的究竟是要选拔人才还是要淘汰人才?如果高考的目的在于以考试的方式把人才筛分出一至三个层次,那么,这种考试应该越复杂越好,题目越新奇越好,分层越绝对越好。因为这种考试只要达到筛选目的即可,无需鼓励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只要想到这些问题的人和人才都在一个平台上考试,那么,分层就无可辩驳地建立在考试分数这一客观标准上。
可是,如果高考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年轻人在一场重要的社会活动中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未来生活能更多地自主选择,那么,目前的高考制度就一定要改革。因为一个注定难以抉择的问题不可能给提供公平竞争的基础。
改革的第一步也许应该放开高考的时间。现在高三的学生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在此之前他们的主要生活都将笼罩在高考的阴影之中。而在此之前,他们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学习如何应试上。这样的高考时间造成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改革的第二步也许应该剔除高考中不必要的内容。比方说,如果大学想培养有广泛知识面和一定深度的人才,数学中除了高等数学之外,还可以用微分积分等方法来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物理中可以考查学生对于光学、电磁学等现象的本质理解,不用考查那些仅仅考查运算法则的知识;化学可以考查学生对于一些过程的本质理解和细节处理,比方说对于化学平衡、各种分解反应等机理的实质理解。
改革第三步应该增加高考命题人,并改变命题人考前秘密命题的办法。应该让大部分命题人和考生同时进场,在严密监督下完成题目选择和题目的筛选、组合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可以使题目更为严谨、科学;二、可以避免高智商专业人士由于思虑过于缜密而使题目过于复杂,难以操作;三、有利于分散命题风险,减少由于意外失误而造成失密的机率;四、有利于保护高考公平;五、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水平。
改革第四步应该公开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以防止人才在半路上被漏掉。改革第五步应该在考场发放答题纸,避免考生在试卷上花费过多时间。应增加标准化考点,实行“网上阅卷”,防止答案被挖掉,篡改分数。同时实行“机读卡”阅读,减少人为因素。
总之,高考的目的决定高考方式,改革高考方式应当体现改“高考”为“普查”的初衷,让人才能够尽可能多的展现自己,选择自己满意的生活,给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竞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