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要读几年?
这个要看具体的专业,还要看选择的学校,其实大多数学校的专业都是3年制,但是个别专业是2.5或者4年的,这里说的都是基本学制,也就是读3年的基本都能顺利毕业,读2.5或者4年的,最后一年是要补交论文的。 不过读了博士,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否毕业,再想回到社会重新就业,已经回不到当年本科和硕士毕业时的状态了。这种损失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还有因为长时间的学习导致与社会的脱节等等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博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压力非常大,需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比如导师的压力、同门的压力、未来的压力(找工作)等,如果本身个性易碎且敏感的话, 这将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经历。因此在读博期间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也比较大。虽然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师,但是效果仍然不太显著。
从个人经验来讲,我觉得读博期间的心理压力主要有以下方面: 1. 自我定位的改变——我本是初识世事的学子,如今却成为所谓“学术大佬”,这种身份定位的变化很容易带来心理压力。尤其是读到后期,感觉实验数据不理想,论文无法写出时,这种心理压力会非常强烈。
2. 对未来前景的担忧——读完博士,我已经二十六七岁了,这个年纪找工作本来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就更麻烦了;另外就是担心自己在科研方面能否适应今后的工作,万一搞不出成果怎么办?这些对未来的忧虑也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3. 与导师的矛盾——多数博士生的导师对待学生都是非常严格的,即使不批评也经常忽视学生的存在,这种被忽略的感觉往往比批评更让人难受,再加上做课题和写论文的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煎熬和挑战的,所以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对导师的怨恨感,而这种情绪时间久了就会转化为对博士学习的抗拒。
4. 同门的竞争——现在的博导往往是带的学生越多越好,所以对于学生间的竞争不是特别在意,然而学生之间其实是有无形的竞争存在的。尤其是看到别的组学生发的文章比自己早,完成的进度比自己快,导师可能与之谈话更多,这种比较带来的失落感也是心理压力的一大来源。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面临的压力点也可能不同,这些都是我根据身边同学的经历总结的比较普遍的心理压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