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六年如何出国留学?
作为在申请季里帮助数百位同学拿到名校offer的“老将”,我今年又再次见证了历史! 随着2021年申请季的落幕,我又又一次拿到了“全满贯”的成绩——所辅导的学生全部斩获 offer ,其中 G5 全拿,USYD、UCLA、港大等世界 Top 50 的学校也拿到不少。这已经是我校研同学第6次帮我完成“全满贯”了(还有本科的同学),真是可喜可贺~ 不过我依然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虽然今年英国 G5 全面扩招(尤其是 LSE),美国 top50 也有许多学校在扩招,但是申请难度肯定还是存在的;另外今年的申请者整体来说比往年更优秀一些,因为有不少 “失学儿童” 在申请季加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自带“筹码”的,所以竞争压力依旧存在。 因此我依然坚持一个观点, 申请留学就像买彩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谓“努力就会有收获”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就拿我今年的两个学生为例,他们在准备申请材料和文书的过程中都下了非常多的工夫,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个学生由于背景较好且文书质量很高,所以拿到了 UCL (伦敦大学学院)的 offer,然而另一个同样背景不错且文书优秀的同学却被拒之门外。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后来才了解到,第一个学生是“正儿八经”的英本留学生,他在申请时不但有 GPA 还带了两份实习,而第二个同学仅仅只有 GPA 和三份实习的“干货”。原来英美的学校对本土学生的待遇就是不一样的,如果本身是英国本校学生的话,那么录取几率就要大很多。
我在今年的申请中终于拿到了久违的“爆冷门” offer——华威大学的 WMG (华威工程学院),这个学院的 offer 足足等了四年之久!要知道华威本来就是“渣打银行”——偏爱金融学生的院校,其商学院的知名度甚至高于本部分数,然而 WMG 这个名字不响的学院竟然能拿下一份 offer (虽然是我拿到的第二份),真是令人感到意外。 通过这件事情我想说的是, 首先,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本身是“渣打银行”式的学生,那毫无疑问选择华威的商科概率会大很多;其次,有时候努力也没有用。比如不是那么受欢迎的专业或者很冷门的学科,哪怕你 GPA 很好、实习很多,可能也会被拖拖拉拉地拒绝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