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给了你什么?
我曾在《“海外”求学的收获》一文中,列举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学者洪素琴女士所指出的我们传统教育的长处。现在,她已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多年,并且即将再次回中国。在谈起她在美国大学所接受的西方式教育时,她强调了那种教育的不足所在。
在哥伦比亚大学教物理的洪素琴,回忆当初如何在美国上大学时,这样说道:“我记得,在我刚入大学时,有一次测验,我辛辛苦苦做完题,交给老师。一周后,发评分表,我99分。当我看到‘99’这个分数时,心中真是欣喜若狂。因为我从来没有得过这么高的分数。等我读到表上另一排批语时,心中却凉了半截。那是老师在评分表上用红笔写下的一段话:‘请注意,将来走入社会后,这种好高分、低能力的现象对你们没什么好处。’说完还画了个问号。”
洪素琴接着讲述道:“虽然那种教育方法严厉,但却使我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在课堂上随便发言,因我害怕回答问题会被打低分。但一段时间以后,我逐渐意识到我的大学教学法完全错误。因为只有中国才有一种教学法,它看重的是培养人的独立思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学生从学校到社会就是缺少这种能力。”
洪素琴最后总结道:“我个人认为,无论中国的、西方的教育方法都有不足之处。例如中国的教育方法过分关注书本,过分注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了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如何运用知识。而某些西方教育方法又似乎过分忽视了传授知识过程本身,过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至很多学生缺乏分析、综合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觉得,中国的教育方法更关注‘有’,而西方教育方法更关注‘无’。前者过分重视‘已经’,而后者可能更多地思考‘如何’这一点,与后者相比,前者可能显得后者‘无用’,甚至‘无为’。从‘无’到‘有’的过程,才是一个真正有创造和实践能力的人的培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