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啥还有女子大学?
女子大学——这一名称至少在中国还是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一个国家的教育部会从性别出发,兴建专门的女子大学呢?一些韩国人也不知道缘由,误以为法国、荷兰等国的女权运动影响深远,韩国才效法实施。可韩国女子大学的实际状况却和法国、荷兰相去甚远,与其说这里是培养女性人才的摇篮,倒不如说这是一个滋生性别歧视的温床。
在1945年日本投降、韩国光复后,一些天主教修女创办了庆熙女子大学。然而,由于经济、历史等原因,这一大学起初只为贵族妇女提供服务。从1957年起,庆熙女子大学开始面向全社会接收女生入读,但仍保持对教会子女的特殊照顾。尽管教会对韩国女权运动曾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但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午餐”的。这种特殊的照顾形成了现代韩国女性特有的“教区意识”,即她们将自己的命运从属于教会。
在庆熙女子大学建校50周年的周年庆典上,时任教育部次官的李奭藩这样阐述女性高等教育的重要:“在掌握行政、经济、技术能力的同时,拥有独立的思想,这是现代女性应有的风度。”此后,各大学便开始纷纷成立妇女文学系、女史系等,开始培养所谓“独立女性”。表面上,这些专业培养目标确实与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要求毫不相干,可其潜台词却分明带有浓郁的男权主义色彩。
妇女文学系的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便是阅读与研读男人写的书,再将这些书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将所谓的“女性气质”硬往女学生身上套。而女史系尽管号称是“培养女性行政人才”而设的专业,可是培养方式却与传统历史系无关,学生根本不用摸古书,学史论,反而会着重去学习怎样打旗袍、怎样使用针线、怎样化妆等所谓的“女性气质”。结果,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妇女或者成了只会绣花、织毛衣的“小女人”,或者成了只会“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
为了扩大招生,一些大学干脆将原来的理工农医等专业统统更改名字,以便吸引女性学生。如,机械系改称资源应用学系;化学生医药系改称生物资源学系;工商企业管理系改称经营学系;法律系改称为人类生活科学系。这些“花吹忽隐、莫离其宗”的专业更改,与其说是为了适应妇女“改变世界”的需要,还不如说是更便于她们“相夫教子”。
尽管高教部一再吹嘘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奇迹般的成果”,可这些成果除了使女性对男人愈发依赖之外,并未给她们带来任何真正的实惠。相反,女人一旦进入学校,便只能听凭男老师将几千年男权社会遗留下的愚昧、偏见毫不留情地灌输给自己。一些曾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以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识,反而愈发为男权社会所利用,充当了男权社会统治、压迫、奴役其他女性的帮凶。
一个大学女生无奈地说:“在男生眼里,女子大学女生就是好糊弄的笨蛋。”这充分说明了男权文化对女子大学的侵蚀和影响已达到至深的程度。
尽管韩国政府一再辩解,女子大学是为韩国妇女“真正获得人格独立和尊严”所必须,是适应“男女同工同酬”的需要,是“新时代新女性”应有的“选择”。但是,它们又不能不正视如下事实:当今韩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妇女所享有的权利也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多,女子高等教育也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普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