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国外大学专业?
先放结论,了解一个大学的专业,主要看两个维度: 第一个是职业导向,第二个是课程难度。 我们评价一所大学的标准主要有排名和师资两个因素。但其实不应该这样简单粗暴地看待问题——因为排名和师资固然重要,但我们为什么要读这个学校这个专业,难道仅仅是因为它的排名高或者师资力量强吗? 我认为我们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根本理由应该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和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达成的目标。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一个专业的职业发展情况,毕竟我们读书是为了今后有一个好的收入,为了在职场上有竞争力的职位,而一所学校的职业导向正好能够很好地反映该专业毕业出来的学生就业去向如何,薪资待遇怎么样,行业认可度是否高。 其次我们再来看这所在职业导向方面的表现。 以LSE的Finance & Economics专业为例,根据HESA的数据统计,LSE毕业的本科生的薪资中位数在所有的本科大学毕业生中排在第50的位置(按英国毕业年薪15万英镑计算),比同样以培养金融人才著称的伦敦商学院(LBS)要低上不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我们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就会发现LSE的FE专业虽然开设了诸多金融相关的核心必修课程,比如计量经济学、公司理财、微观经济学等,但是开设的课程深度和密度都无法与MFE这种以量化为导向的学院相比。LSE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除了核心必修外,还有很多选择性课程,学生可以在金融、经济、法律等领域随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但正是由于LSE这种“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使毕业生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因此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求职导师反馈,虽然LSE的学生入职起薪不算特别高,但职业生涯的第一年加薪幅度却很大,所以整体上薪酬水平也是随着工作年限稳步提升的。 所以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LSE的FE专业并没有给学生们设定一条具体的职业发展路径,反而让他们能够在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的情况下,充分适应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相反,LBS可能就比较明确地给学生设定了从事quantitative trading, hedge fund之类的职业方向,虽然能够在最初找工作中占得先机,但也可能让学生在未来因为职业路径选择不当而懊悔。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LSE更适合中国学生,而LBS则更适合西方学生(特别是美国学生)。
第二维度是课程难度。 这个维度的评判标准就因人而异了,我觉得衡量标准主要还是取决于你所期望的未来生活状态和你现在的学习能力。 对于很多希望在英美读研的申请者来说,本科的选择就尤为重要——如果希望研究生阶段再去申请顶级名校的话,那么本科所在的院校背景就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你只是想申请硕士,而不愿花费四年时间读一个很基础的本科,那么你大可以将目标定为那些可以接受转学生的优质院校,比如牛津、剑桥,或者UCLA、哥大这样的名校。 如果你的目标是申请美国的Top50,那建议你本科就读的目标定位为TOP80的大学。为什么是TOP80而不是TOP50呢?这是因为美国的Top50大学一般录取了中国大陆地区前10%的学生,而我们国内高考的前10%通常都是来自于C9联盟的高校,也就是常春藤盟校的中下水平。 常春藤高校一般来说对申请者的本科学历要求都是要求来自TOP100的大学,有些甚至要求TOP50。既然本升硕这么难达到直接申请顶尖名校的要求,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先从一个容易达标而且前景也不错的学校读起,然后在研究生阶段再冲刺一下梦想中的学校呢? 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决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