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人以海为生吗?
这个问题,我绝对有权回答! 我来新西兰之前,在海事部门工作多年,负责救助和打捞坠船/遇难的渔民及客船船员。接触了不少在新西兰沿海为生的渔民,也了解他们生活的不易。 先说一下新西兰的海岸线和岛屿数量。 新西兰国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是英美国家的10倍大小(英国30多万平方公里,美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却只有315个岛屿。
这些岛屿分成北、中、南三段,分别由北岛、中区以及南岛构成,其中仅有北部群岛有人居住。 南岛和北岛居民较多,拥有完善的城镇和农村体系;中部地区则较为荒凉,只有一些牧业村落存在而已。 这里的风力发电站非常多,以至于整个中部地区经常给人一种“到处是风车”的错觉。而风力发电机对水鸟等野生动物的影响也是备受争议的环保问题。
再来说一下在新西兰如何谋生。 简单而言就是五类:农、牧、渔业,矿业,建筑,服务和贸易。 其中,建筑业是新西兰最大就业部门和收入来源之一,其次是服务业(包括教育、娱乐、医疗、房地产等等),第三是采矿和制造业。
至于大家关心的沿海渔民生活,用几个字概括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在新西兰,从事渔业工作的人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像我们以前一样,在渔政单位工作的渔民,另一份则是自由渔民。
前者的收入有稳定的政府机关编制,但因为人手严重不足,往往也需要出海作业,只是工作强度没那么大。后者则完全自负盈亏,出海时间根据季节而定,每年8月到次年4月是捕捞黄金鱼(黄尾刀)的季节,而冬春两季则是蓝鳍金枪鱼、剑鱼等的捕猎期。 因为收入与捕鱼量紧密相连,所以每逢出航,渔民们都竭尽全力,希望多捕些鱼类返回港口。
虽然海洋环境一直在变化,但渔民们早就已经找到了规律——夏天北风寒冷,冬天南风温暖,春季常起风暴。根据气候状况来选择出海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因为渔船都是跨海域航行,时常需要靠码头补充食物和用水,因此还需要注意台风天气和其他自然灾害。 总之,海洋环境不断变幻,渔民们时刻要与大自然搏斗才能生存下去。